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今天是:
首页

第197号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0年01月15日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答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2018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319万人次,同比增长24.5%;旅游总收入371.9亿元,同比增长23.3%,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多种形式全方位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配合单位之一,三门峡市发改委长期坚持服务发展、主动作为的原则,在我委职责范围内积极开展规划编制、项目立项、资金争取等各类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五年来,先后为豫西大峡谷景区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服务业引导资金共计1080万元;为甘山森林公园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服务业引导资金共计1020万元;为黄河丹峡项目争取省服务业引导资金250万元;为地坑院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争取省服务业引导资金300万元;为天鹅湖旅游度假区项目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5000万元;为庙底沟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共计5000万元;为卢氏乡村旅游厕所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00万元等。各类资金支持极大的助推了全市范围内各类景区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我市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二是紧盯旅游业重大项目建设。将甘山黄金文化旅游、高阳山温泉度假区二期、地坑院文化旅游区等一批旅游业重大项目纳入全省、全市重点项目库管理,按月收集项目进度信息,帮助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积极储备后备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后劲。
   二、重点工作聚焦乡村旅游建设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我委始终把推动乡村旅游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重点工作。
   一是高规格编写相关规划。由我委牵头编制的《三门峡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经过历时一年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集中编写、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内容丰富详实、切合实际,对我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康养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为我市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市所有乡村旅游村庄完成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六小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卢氏县横涧乡青山村、潘河乡冠云村、双龙湾镇东虎岭村,灵宝市寺河山乡寺河村、焦村镇东村村,陕州区原店镇岔里村、张汴乡曲村,渑池县段村乡赵沟村、洪阳镇柳庄村,湖滨区会兴街道东坡村,义马市东区办事处河口社区等一批特色民宿村和旅游示范村,以点串线打造“生态康养、古村风情、休闲度假、民俗体验、风味美食、果品采摘”六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建设中西部地区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围绕剪纸、刺绣、泥塑、制砚、曲艺、茶艺等民间工艺和食用菌、绿色果蔬等特色农业,开发一批本土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商品,建设30个“乡村旅游汽车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点)”。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温泉、森林、老子文化等,着力建设森林康养基地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全托型”一站式旅居健康养老服务平台3-5个,将我市打造成为豫西乡村康养产业发展核心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国际知名养生基地等。
   二是不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我市目前正在完善函谷关道德小镇和寺河山苹果小镇建设,不断推进黄金小镇前期工作进展。
   函谷关道德小镇,建设主体河南鑫山实业有限公司。目标是将函谷关道德小镇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道德圣地,全球老子文化的朝圣基地——“东方的麦加圣地”。产业布局合理,道德文化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富足。形成生态宜居、休闲旅游、古典与时尚巧妙融合,经济发展与人文建设齐头并进、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道德小镇。
   寺河山苹果小镇,建设主体灵宝市高山天然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生产基地面积2100亩,建立了组培苗木繁育中心和育苗基地100余亩;建有现代矮砧苹果生产观光园1500亩和老果园更新改造生产观光园1400亩,年销售苹果300万斤,远销韩国、日本、荷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国内各大城市。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园1处,智能化苹果分选车间1座,苹果醋生产车间1座,果汁加工厂2座,苹果酒加工厂1座,建立果品直销店6处,小镇农家乐5家,带动农户3260户,安排贫困农户就业200人。摘苹果、住民宿、赏红叶、吃农家饭,外地游客车辆络绎不绝,小镇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
   黄金小镇正在做各项前期工作。豫灵黄金小镇规划方案由于在规划过程中核心区域土地性质进行了调整,原本的工矿废弃地被调整成了一般耕地,因此规划也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其中亚武山景区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中,玻璃吊桥、滑梯、水上蹦极和矿洞5D声光电项目在完善设计,今年计划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抓好高阳山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我市正在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科技信息等领域布局各类服务业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互补发展、形成合力。陕州区高阳山大健康产业园已获批成为目前我市唯一的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高阳山酒店二期已建成投用,温泉养生谷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温泉康养、休闲度假等功能,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成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综合康养产业集群,与周边地坑院文化旅游景区及天鹅湖旅游度假区一起打造成我市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答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广旅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保障的主战略强力推进,促进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共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4家,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2019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597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735万人次。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依托资源盘活旅游。我们利用三门峡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地位、自然山水的独特魅力,推出了“早期中国文明长廊”“一核两轴七区”的发展理念,既延续了崤函古道、仰韶遗址、铸鼎原等文物景观的中华民族历史根脉,又保留黄河丹峡、双龙湾、玉皇山、豫西大峡谷等良好的自然生态韵味,打造了卢氏山水隐庐微度假综合体、陕州区原店镇岔里村、张汴乡曲村民宿项目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单位。目前,我们正在整合天鹅湖、陕州公园、黄河公园、虢国博物馆、陕州地坑院、高阳山温泉等资源,努力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是依托活动发展旅游。一方面,通过黄河文化旅游节、特博会等节日活动,积极吸引和引进游客,努力构建全景引客、全业留客、全时迎客、全民好客的现代旅游经济体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义乌博览会、西部文博会、河洛文化大集等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为企业发展、旅游互通搭建纽带平台。仅2019年以来就签订乡村旅游等意向协议合约49.1亿元,举办了全省民宿建设助推脱贫攻坚观摩会,受到了充分肯定和好评。三是依托宣传推广旅游。先后组织举办了《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河南省“过大年回老家”主题推广、乡村旅游古村风情游启动仪式、旅游醉美食等营销活动,参加了央视的全省旅游捆绑宣传,在三门峡高铁南站、运城机场全方位进行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推广,有效激活了旅游市场。四是依托扶贫推进旅游。通过景点带动扶贫、扶贫创建景点的有机结合,实现扶贫与旅游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旅游+金融+企业或农户”新途径,仅卢氏县发放金融贷款就达 9000 万元(景区6000万、乡镇农家乐2960万),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如湖滨区会兴街道东坡村村民集资入股建设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东坡园”,以田园风情为基础,以苏东坡文化为内涵,以休闲采摘、餐饮娱乐、拓展培训、生态养生为主要内容,至2018年底,已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17名企业安置的贫困户,实现月务工收入2000-4000元,118户贫困户每年分红700元,打造了“土地流转”“到户增收”“转移就业”特色模式,并被认定为“河南旅游扶贫示范户”。五是依托教育培养人才。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共开展培训4次,受益群众700余人次,提升了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激发了贫困群众发展旅游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虽然我市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市委、市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许多困难与问题。诚如委员们所说,还存在大资源小利用、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品牌打造不够、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为此,今后我们将立足全市实际,着力在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一是实行全区域规划。继续加大对北阳平遗址、庙底沟遗址等遗址发掘研究,进一步加快《三门峡市文化旅游产业规划(2018-2030年)》。同时,在全市和县级层面上,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力争县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70%以上,努力打造全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在乡村层面上,紧紧围绕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目标,创新性、特色型编制本地发展规划,并有效付诸实施。二是实行分层次开发。按照休闲观光类、体验度假类、健康养生类三大类别,依据市场单位实际,分门别类进行开发发展,并通过精品线路进行沟通连接,尤其是通过打造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文旅品牌,带动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着力注重产品开发体系建设,打造仰韶彩陶、虢州石砚等一批文旅产品,依托景区建设一批舒适型旅游酒店、宾馆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畅通良好的交通体系。注重原生态特质,着力保护好以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生态环保型旅游景区,开发打造一批龙头性景区、绿色型景点。充分利用精准脱贫的大好机遇,把我市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点做大做强,作为吸引游客的创新性人文类市场单位,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兴业态,突破旅游景观的传统概念与局限。三是实行好项目带动。继续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重点做好天鹅湖旅游度假区、西坡遗址环境整治和史前聚落遗址展示工程、豫西山地民宿产业集群、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基地、函谷关老子文化养生园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豫西民宿、地坑院等特色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和旅游舒适心理。强化创先争优工作,以打造天鹅湖旅游度假区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省级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客示范基地、汽车后备箱工程示范单位等抓手,带动好项目、争创大荣誉,为我市发展注入新的更大动力。四是实行差异化竞争。继续多业态、多形式发展,推动休闲观光类、体验度假类、健康养生类等旅游单位分门别类建设,大力发展陕州地坑院、天鹅湖景区地域特色型景区建设,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貌
鼓励旅游市场单位发展游客体验性、互动性、夜游型项目,可利用我市黄河之畔的有利条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适当发展游艇等新业态发展,让游客更多驻留,在三门峡更多消费。继续推进优质服务、高质评价活动,按照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发展文化和旅游场所夜间餐饮、购物、文化演出等,以“互联网+”提高文化旅游消费便利度,以细节性服务、换位式思考赢得游客的高质量评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2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13931号-1 公安网备41120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