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今天是:
首页

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创新发展②

时间:2023年12月29日

关于促进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提案

提案者:三门峡市工商联

张晓明《关于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李文锋《关于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

张彦谦《关于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王泉钧《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李宝松《关于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乔建厚《关于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提案》

吴红乔《促进三门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赵卫明《关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建议》

潘照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我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主办单位:

三门峡市委统战部

三门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我市民营企业知多少

首先来看全市民营企业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单位数。根据三门峡市工商局注册情况显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19.8万个。其中,民营企业41872个、外商投资企业207个、个体工商户1511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177户。

●对全市经济的贡献。2020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约803.3亿元,约占全市GDP的56.2%。在非公经济中,一产占比19.5%;二产占比63.4%;三产占比57.1%。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业分布。全市目前拥有民营工业企业3354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3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92家,占比92.67%。

●科技研发。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共107家,其中,民营企业90家,占84.1%;在民营企业中,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省级企业中心有23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博士后研发基地有2家。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15%左右。

●出口贸易。2020年,私营企业出口30多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出口额的90%左右。其中,食用菌、鲜苹果、浓缩果汁、酶制剂、铜箔、刚玉、陶瓷制品是出口的主要产品。

▲锐意泰克(三门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王晨 摄

▲牡仙牡丹产业集团“三大改造”后的固体饮料生产车间。张玉 摄

▲河南骏通车辆公司智能制造创造精品。张珩 摄

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总体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已遍及全市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铝开采及冶炼、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精深加工、精密仪器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产业结构有效优化。“十一五”末,我市非公有制工业中,矿产采选业占到了54.6%,制造业只占45.4%;目前,制造业占比达到78.4%,提高了33个百分点。河南省2022年二季度省定后备上市企业名单中,我市占18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16家,占88.9%。工业产业逐步由产业链的低端向产业链的中端、高端发展,工业转型已见成效。

●创新研发取得突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了84.1%,在全市50家“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44家,占88%。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较快,全市80%以上的科技创新、新产品来自民营企业。

●社会贡献大幅提升。民营经济正在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民营企业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2021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收入达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全市税收收入的76.7%,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全市出口贸易主要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额的90%左右,传统产业食用菌和新兴产业新材料铜箔出口大幅度增长,后续仍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河南布科思机器人有限公司雾化消毒机器人生产


▲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胶囊生产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全省民营经济总量、与周边先进地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相比,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如民营企业个头小、龙头少,企业占比低、规模小、生存周期短,运作不规范,自身建设有待提升,创新驱动乏力、技术含量偏低,融资问题凸显,制约企业发展等。

来看三门峡市工商联的建议:

◆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聚合力。督促各有关方面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加快推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见效。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成立高规格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张旗鼓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进行表彰,并设立企业家节,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民营经济、关心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分类培育,推进转型升级。发挥大中型企业“顶梁柱”作用,对发展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分类对标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拓展挖潜增利空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走规模化、集团化、跨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对资源型企业,根据企业的资金能力和经营者意愿,通过定向考察、培训、学习,帮助企业家理清转型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转型,推进转型发展。对于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制定系统培训方案,在发展策略、经营管理、资本运营等方面全面提升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推动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一批我市“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落实十大产业专项行动方案,成立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专班,对黄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产业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稳步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发展。

◆搭建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提高转型能力。根据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围绕提升产品质量、产业链的高端产品加强合作研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用好关键金属实验室,支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完善“科技大市场”“孵化器”“一院三中心”和开发区的“双创园”“中乌科技创新研究院”等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技术研发与引进、人才引进与培训、创业创新辅导、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综合指导和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完善配套设施,为高科技企业、新兴产业尽快进入市场提供保障。

◆融资倾斜,促进结构转型升级。支持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工商联定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搭建政银担企对接平台。建立破解重点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难题协调推进机制,拓宽重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支持我市18家省定后备上市企业股改上市,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企业加强财务和现金流管理,合理安排长短期投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大政府投资基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针对民营科创企业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标省内外先进典型,组织民营企业家走出去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邀请行业转型成功的优秀企业、上市公司来我市进行培训,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进企业等,帮助引领民营企业拓展新思路,植入新理念,加快转型创新发展。


▲三味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精心制作糕点。记者张朝峰 摄

提案办理进行时

请看三门峡市委统战部、三门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具体举措——

根据工作职能,会同三门峡市发改委、三门峡市金融局、三门峡市科技局、三门峡市人才办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力,实施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落实情况如下: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健全机制,全力推动任务落实。建立由8位市级领导分包27个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制度,确保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有一个市级领导分包,营商工作有专人专班。建立营商环境“会商周”制度。各工作专班分包领导、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在每月第四周集中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压实指标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工作责任,研究工作、解决问题,集中人员、时间、精力研究推进工作。

◆建章立制,构建营商环境制度体系。2022年,先后印发了《三门峡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三门峡市“十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规划》《三门峡市对标一流打造高效优质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各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2023年印发《三门峡市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及21个专项行动方案。实施方案确定了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总体目标及主要举措:力争到2023年年底,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全覆盖,95%以上的涉企事项全程网办。开办企业、纳税等7项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其余指标进入全省第二梯队;实行全面优化提升审批服务、全面实行“非禁即入”、构建营商环境协同共建机制等56条举措。专项行动方案包括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等20个指标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创新制定了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每个提升专项行动方案都规定了总体要求、目标、主要措施、保障措施。

◆高位推进,全力推进工作落实。给市领导“一封信”报告各自分管领域营商环境内容。针对27个专班8位市领导分包的内容,通过“一封信”的方式使市领导了解分管和联系单位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任务,提醒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提醒各单位“一把手”将本单位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清单形成专门文档,寄发给各单位主要领导,使各单位主要领导及时掌握本单位2022年营商环境工作重点任务,及时安排部署,抓好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专项督查,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将行动方案及时分解给61个单位的任务清单,通过市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分解到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作为其日常监督内容,实行各派驻单位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成绩与各派驻纪检监察组考核成绩挂钩,以强有力措施推动各单位任务落实;对各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开展全覆盖集中督查,形成督查报告和问题清单,将督查问题清单移交相关单位,要求被督查单位对问题短板及时整改。

◆持续开展创新环境堵点痛点问题疏解工作。按照省营商办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堵点大征集活动,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对市场主体反映的堵点痛点问题深入排查,摸清问题根源,形成任务清单,制定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主体,推动问题整改到位,以问题整改推动企业服务走深走实。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深入企业,面对面将与企业有关政策“传达到、讲清楚”,确保各类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目前共收集堵点痛点问题141个,解决堵点痛点问题120个。

◆严格奖惩,激发争先动力。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积极性,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我市制定了《三门峡市营商环境评价奖惩办法(试行)》(三办〔2022〕19号)。建立营商环境评价奖惩机制,实行评价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结论、评先树优、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单位年度工作经费挂钩。推动各部门圆满完成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达到既定工作目标。

◆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印发《三门峡市“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人员选聘从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家代表中,公开招募选聘“营商环境体验官”300名。营商办定期从全市“营商环境体验官”中抽选代表组成工作组,以企业群众身份体验各项办事流程。从不同角度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监督执法、法治保障等领域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采取实地观摩、全程体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体验监督。同时,每季度末邀请“营商环境体验官”对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测评打分,并向社会公布。市营商办将对测评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奖惩挂钩。

▲中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员工在包装产品。程专艺 摄


▲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员工在产品包装线上工作。王一博 摄


二、持续推进转型升级

◆实施产业提升,优化工业结构。按照《三门峡市特色(新兴)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和《三门峡市十大特色(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对照“两张图”(产业链全景图、发展路线图)、“四项清单”(重点事项清单、重点园区清单、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引导525家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全市规上工业593家,占比88.5%)在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发挥作用,促进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升、结构提优。目前,全市制造业占比接近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二,全市工业对资源性的依赖度逐步降低,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23年7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三门峡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提出要围绕打造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重点培育铜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现代黄金、半导体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先进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酒饮品等12个产业链,还明确了各产业链链长、链长责任单位和盟会长单位(链主企业),在确定的25个盟会长单位中,民营企业达19家,占比76%。

◆实施“三大改造”,推进提质升级。市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1亿元的奖补资金,引导企业开展“三大改造”攻坚行动,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年来,累计为111家企业201个项目支持2.75亿元,实现了规上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行动,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16个,赋能民营企业发展。同时,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先后有106家民营企业从6个方面,对照行业标准、头部企业实施了153项精准对标,民营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也激发了企业实施新一轮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三大改造”动力。经统计梳理发现,实施“三大改造”、对标提升和数字化赋能的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0%以上,减少排放30%以上,降低成本25%以上。如:刚玉作为我市传统特色产业,44家企业仅有明珠电冶1家国有企业,合计产能90余万吨,占全国的30%,占全省的60%,产品有棕刚玉、白刚玉、板状刚玉、致密刚玉等10余种,是高温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材料,但长期受困于高耗能、高污染,经常处于限产停产状态,先后有40家刚玉企业实施“三大改造”项目56个,全市刚玉产能提高了15万吨,综合成本降低5.5亿元,增加收入13.5亿元,多数企业实现设备生产远程可视化、远程控制化、设备故障远程报警,提高了操作人员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故障发生,提升了职工作业安全环境,其中,金泰刚玉等6家企业成为国家电熔刚玉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实施培育工程,培优做强市场主体。在全市开展“双十百企”培育工程,制定奖励政策,建立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专精特新—头雁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的梯次培育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近三年,市县财政奖励企业近4000多万元,民营企业占90%,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2022年,全市主营业务超100亿元民营企业1家,50亿元—100亿元民营企业2家,10亿元—50亿元民营企业16家,1亿元—10亿元民营企业89家;培育河南省制造业头雁民营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民营企业4家;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5家、“专精特新”民营企业56家、“小巨人”民营企业8家;2022年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137家,全部为民营企业。

◆实施助企活动,营造服务环境。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抓手,全市有1500多名干部包联民营企业1600多家,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难点、痛点,疏通企业问题的解决渠道;宣传惠企政策,督促各类惠企政策的落实;开展民营企业的用工对接、产销对接、产融对接、产学研对接“四项对接”活动;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专项活动,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市、县两级收集问题3125个,合法诉求全部按时协调解决,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了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开展,为民营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实施企业家培育,提升企业家素质。为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市工商联、市工信局连续几年组织民营企业家进行专题学习培育,围绕投融资决策、经营管理、创新提升等主题举办多层次培训班,围绕政策宣传、三大改造、专精特新、5G应用等方面举办专业论坛和观摩学习。近3年,组织专题培训16期,各类专业讲座、论坛和观摩学习40余次。

◆表彰先进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高规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转型升级,在推动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宣传民营企业创业事迹,弘扬企业家精神。我市的华鑫铜箔等4家行业领军型企业、宝鑫电子等2家成长创新型企业、骏通车辆总经理潘建锋等4名企业家获河南省表彰。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等20家民营企业和义马瑞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华堂等20名民营企业家获三门峡市表彰。今年5月12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三门峡企业家日”,当周确定为“企业家活动周”,加强政企沟通,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激发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


▲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河南骏通车辆公司智能制造创造精品。张珩 摄


▲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煤气厂工人在厂区巡查巡检。记者王建栋 摄


三、着力破解融资难题

◆紧盯存贷指标,着力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引导全市金融系统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环节,持续加强金融资源集聚、深化政银合作、强化市场主体金融服务,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存款同比增长12.04%,排名全省第12,贷款同比增长10.71%,排名全省第12,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步进入全省第二方阵。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97.42亿元,比年初增加161.83亿元,同比多增2.3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177.65亿元,比年初增加120.19亿元,同比多增31.61亿元。其中,贷款较年初增长11.37%,排全省第3位,新增存贷比74.27%,排全省第6位,同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紧盯项目建设,全力做好资金要素保障。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围绕重大项目“三个一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组织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强化跟踪辅导支持,确保重大项目资金跟得上、有保障。2023年共对接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714.22亿元,总融资需求282.80亿元,其中2023年融资需求196.94亿元。截至6月末,已支持重点项目37个,投放金额26.87亿元;已审批待投放项目17个,金额42.67亿元;已上报未审批项目9个,金额43.33亿元。

◆紧盯服务保障,倾力满足综合融资需求。持续扩展平台数据维度,新增民政、社保、公积金等个人数据。调取回流国家、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数据1.2亿条,归集涉企数据2.5亿条,个人数据1.1亿条。吸引4.4万家企业完成平台注册,平台融资增加105亿元,基本完成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同时,完成与三门峡农商银行个人线上金融产品直接授信模型共建、内测,与市创业贷款业务实现线下有效融合,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半径扩展,服务效果凸显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中心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综合融资保障作用。

◆紧盯上市培育,合力完善梯次上市格局。市县两级协同发力,按照储备、改制、辅导、申报、挂牌、上市“六个一批”工作思路,指导各县(市、区)建立本地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择优向省级、市级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推送,不断完善多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19家企业进入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同时,按照上市意愿及推进情况,对后备库企业进行梯队划分,实施定向培养和分类指导。


▲8月16日,渑池县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智能化1号酿酒车间和2万吨麸曲车间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记者孙猛摄


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开展创新引领型企业遴选等工作,积极支持我市重点民营企业申报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民营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完善创新型企业服务体系。常态化精准服务企业,开展大走访送政策活动,“一企一策”精准推送政策、建立企业发展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大力挖掘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提升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2022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7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占近88.3%,科技型中小企业178家,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175家,占98.3%。我市三门峡中达化工有限公司、灵宝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被评为2022年度河南省“瞪羚”企业,其中7家均为民营企业。

◆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中原学者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推进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加强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以企业研发平台为主体,高校技术转移平台为辅助,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补充的科技平台建设体系。截至2022年5月,全市各类创新平台达到689个,其中省级以上研发类平台90个,市级研发类平台326个。各类研发类平台中,依托民营企业建设的占比达到约90%以上。

◆推动1+8人才政策落实。做好中原英才计划有关工作,重点组织申报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积极赴各县(市、区)企业摸底调研符合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人选,储备3人,指导我市2020年度5位科技领军人才完成项目结题并报送。推动郑州中科产研院科研骨干与我市奥科化工、开祥精细化工等1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对接交流合作。围绕我市宏鑫精密、金渠银通公司卡脖子问题,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开展对接交流活动4次,目前两家企业已与有关专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正在深入洽谈对接合作。

◆区域创新能力提质增效。围绕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食品加工制造等领域产业创新发展,支持阳光铸材、义翔铝业、河南优粮生物三家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3个。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22年全市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达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9%。


▲三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五、强化人才服务

◆着力提升我市人才待遇和吸引力。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持续扩大人才待遇享受范围和待遇种类,增强人才获得感;运用好“一事一议”政策文件,加大对高端人才、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协调本地高校与企业间精准对接,推进本地高校毕业生优先在三门峡就业、创业;广泛开展与外地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巧打“乡情牌”,提高三门峡籍生源回流比例;加快中关村三门峡科技城、开发区创新创业大厦建设进度,着力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人才集聚、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增强我市民营企业延揽人才智力吸引力。

◆着力提供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保障。在安家补助、项目扶持、税收补贴等方面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增强人才政策针对性;更加突出全方位,在人才公寓建设等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完善人才公寓建设、管理、使用长效机制,持续改善人才安居条件;延伸服务触角,在人才工作、生活方面形成“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保障机制,以最好政策、最高荣誉、最优服务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持续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浓厚氛围。针对民营企业引才需求,加强全市人才政策和企业引才政策的捆绑叠加宣传,充分释放人才政策红利,提高民营企业招才引智实效;针对我市高端人才先进事迹和人才工作特色做法,持续加大宣传力度、选准宣传角度、丰富宣传形式,构建形成宣传矩阵,增强高端人才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我市人才工作知晓度,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头雁效应、集聚效应。

三门峡日报记者师宝华整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2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13931号-1 公安网备41120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