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今天是:
首页

举措来了!我市进一步推进社区食堂建设㊷

时间:2024年12月17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食堂建设的提案

  提案者:吴红乔三门峡市委党校

  联名提案者:董兴连

  主办单位:三门峡市民政局

  提案理由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初,我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1.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5%,这充分表明我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日常生活料理等问题日益增多,而一日三餐成为许多老年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身体机能退化,无力完成从购买到做饭的全过程操作,吃饭难亟待解决。小饭碗装着大民生。如何让老人们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提升他们的晚年幸福指数,是做好养老工作的头等大事。开设社区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实惠、便利、营养的助餐服务,不仅可以解决老年人的现实问题,也可以减轻子女照料的负担,又可以增加就业创业岗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已有一些社区建立了社区老年食堂,但数量少、场地小,存在着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隐患及运营不理想等问题,需要加强引导、规范管理。

  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引导。政府成立社区食堂建设工作指导小组,财政、城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为推进社区食堂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政策扶持,规范建设。加大对社区食堂的政策补贴和政策倾斜力度,如对建设规范的、就餐人数多的、运营时间长的、评价水平高的给予相应的奖励补贴。对于社区食堂经营所需的水、电、暖、气执行居民价格等。

  3.尊重老年人,分类施策。确立一切以方便老年人为主的服务宗旨,选址要方便老年人,菜品口味、分量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习惯,对于岁数越大的老年人给予更大力度的优惠。“中央厨房+就餐点”相结合,实现就餐服务全覆盖。

  4.多措监管,保证质量。构建从“前厅”到“后厨”的全供应链食品安全网,从“采购”到“配餐”,社区食堂统一接入监管平台,严把安全责任关,建立覆盖食品生产、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机制。

  5.多元筹资,多方支持。探索“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

  三门峡市民政局主要做法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积极鼓励探索,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又将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全市动员部署会召开后,我市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市民政局积极发挥在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多次组织召开市、县民政部门和服务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到助餐服务场所实地调研,认真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制定了《三门峡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报请市政府同意。还积极转发了河南省民政厅出台的《河南省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指引(试行)》《河南省老年助餐服务规范》和《河南省老年助餐服务质量监管工作指引》,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1.我市老年助餐场所建设情况。按照“一年做示范、三年见成效、五年全覆盖”的目标,到2024年底,我市将建成老年助餐场所180个,实现老年助餐服务覆盖全市40%的城镇社区和10%的行政村,每个乡镇(街道)均有1个能够提供配餐服务的老年食堂(中央厨房)。目前,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义马市、卢氏县、开发区均已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助餐服务设施数量达到50余家,已覆盖老年人1万余人,老年助餐补贴政策由各地党委政府根据本地财政状况制定。

  2.老年助餐场所要合理选址布局。从观摩省内其他先进地市推行老年助餐服务的实践来看,助餐场所有多种设置方式。养老机构、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党群服务中心可增设老年助餐设施;餐饮企业可在社区门店开办老年餐桌、设立老年助餐点;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可以面向社会开放,提供老年助餐服务;集中配送单位可以拓展业务配送老年餐等等。在选址上,坚持“利旧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支持老年助餐服务设施与各类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生活性服务业资源统筹利用、共建共享。在新建居住区规划时,要同步规划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用地空间,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范畴,重点设置在居民集中居住区、活动聚集区、交通便利区,促进服务便利可及。

  3.开展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工程。全市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示范效应突出的老年助餐服务示范项目,争取每个县(市、区)都能打造1个以上优质服务品牌。以湖滨区为试点,在老年人需求较为集中的区域,选取3—4个社区,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食堂+小区助餐点+送餐入户”或集中送餐等模式,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自助用餐和上门送餐服务。

  4.积极优化老年助餐服务供给。首先,实行规范化管理。在人员配备方面,要求工作人员掌握老年人常见病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急救措施;在原料采购方面,要求根据老年人营养需求、能量供给进行合理搭配,保证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供给;在膳食配制方面,要求配制符合老年人软、烂、嫩、清淡、温等要求的膳食,满足老年人咀嚼、吞咽和消化等生理特点。考虑到失能老年人就餐是重点难点,《实施方案》和《服务规范》都强调提供送餐服务,特别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物流企业等配送网络为老年人送餐。其次,探索智能化服务。从服务对象的摸底、助餐服务设施的查询、就餐服务的结算到送餐服务的提供,都离不开智能化的支撑。在前期,充分运用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展需求摸底,甄别需要送餐的重点保障对象。助餐服务设施布局后,建立在线地图,方便老年人查找就近的助餐服务设施。就餐过程中,通过刷脸、一卡通等方式结算,保留必要的现金结算方式。还可以利用送餐信息网络实现精准上门服务。加强老年助餐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让老年人订餐、就餐、送餐更加高效、更加便利。再次,要支持连锁化运营。遵循市场化运作原则,引导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型餐饮、商贸、物流、物业服务企业和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运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创建质优价廉、老年人信得过的助餐服务品牌,实现企业能盈利、可持续。(本报记者师宝华整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2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13931号-1 公安网备41120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