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今天是:
首页

我市该如何保护和传承春节习俗?㊲

时间:2023年12月29日

关于春节习俗保护和传承的提案

提案者:张权威、王学峰等委员

主办单位:

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提案理由

  近年来,春节的“年味儿”日趋变淡,群众的参与热情明显下降。究其原因,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传统的过年方式,对传统年俗的传承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网络拜年的兴起,让人们不必再为拜年而风尘仆仆,即使是背井离乡也可以进行拜年活动,对传统的过年方式造成很大冲击。那么,如何使群众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留住“年味儿”?

建议

●政府部门加强宏观引导,发挥保护和传承春节习俗的导向作用。挖掘春节习俗的内在价值和时代意义,如鼓励企业结合春节文化发掘春节的市场价值,引导媒体肩负起传承春节习俗的宣传作用,推进对春节符号与习俗进行深度阐释。

●政府主导、文旅部门协调组织对农村春节习俗进行保护。目前,农村是我国春节最热闹、最有年味儿并且年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但即便这样,农村的“年味儿”也日益消退。农村要留住“年味儿”,须在保护和传承春节民俗上下功夫,如大力加强对传统年节民俗文化观念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使年节民俗传统中的秧歌、花会、花灯、剪纸、面花、说唱、竞技等技艺得以保护传承。

●文旅部门发动居民小区参与到传承与保护春节习俗中。小区要积极利用春节符号——对联、福字、年画、花灯等来装饰小区,并积极开展和春节习俗相关的活动。如小区物业组织写春联比赛、猜灯谜比赛等,将年节活动由家庭转移到小区团体,以小区为单位增强群众的春节体验感。

●文旅局通过宣传积极引导群众思想观念转变。通过宣传使群众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重建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对于一些传统春节文化习惯,我们还是要传承的,如亲自写春联、贴春联,去邻居和亲戚家拜年等。

●教育局应将春节文化引进课堂,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全面系统向学生传授春节的相关符号与习俗的来源、演变、意义与内涵等。


▲王建栋 摄


▲蒸花馍 迎新春 杜杰 摄


提案办理进行时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春节习俗保护和传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把春节习俗保护和传承作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谋划,在文化旅游开发、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从文化保护、传承和维持地方持久吸引力的角度出发,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着力改善民俗文化活动场所

  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惠民工程。推进全市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全市1446个行政村(社区)中,按照“七个一”标准即每个行政村(社区)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目前已达标1446个,达标率为100%,这为基层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提升民俗文化服务效能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协调市级非遗保护中心和市各个地市区县文旅局和非遗保护中心在春节期间集中开展乡村春节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展览和展示,结合黄河流域非遗保护、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开展迎春纳福民俗活动,现场展示春节习俗——写对联、贴窗花、蒸花馍、年夜饭十碗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活动;组织正月十五开展耍秧歌、闹社火、闹花灯及说唱活动等。


▲王建栋 摄




组织民俗文化表演活动

  文旅部门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元宵节社火表演等非遗项目展示活动;配合央视农业频道主办的“乡村大世界”栏目组开展节目录制;围绕“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的活动主题,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开展了三门峡市传统技艺传习课堂;三门峡市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参与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录制拍摄;发动居民小区参与到传承与保护春节的习俗中来;督促乡镇文化站点和社区开展写春联比赛、猜灯谜比赛等活动,组织文化小分队编排文艺节目进行宣传,开展春节习俗文化宣教。

  今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在加强春节习俗保护和传承上,进一步发挥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和示范辐射作用,在传统节日期间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对春节文化保护的全民自觉,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三门峡日报记者师宝华整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门峡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2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13931号-1 公安网备41120202000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