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进行安排部署,为加快现代化三门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市委书记范付中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徐相锋主持。
王载文、郭鸿勋、古松、刘虎林、庆志英、卫祥玉、孙淑芳、杨红忠、王锋在主会场出席。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上来,规划引领、加强设计,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面对疫情频发、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持续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加强“三农”工作,会议强调,一要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建设农业强市的政治前提。要稳面积稳产量,坚决遏制“非农化”,坚决整治“非粮化”,提高种粮积极性。要提产能提地力,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树牢“大食物观”。要防灾害防浪费,切实做到科学防灾害、全力防浪费、系统防“滴漏”,提升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粮食集约节约水平。
二要守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底线任务。要坚决守住“一条底线”,坚持完善机制和多元监测相结合,深化推进“双解双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着力实现“三个稳住”,着力稳政策、稳投入、稳就业,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要着力保住“三有一持续”成效,聚焦群众增收,加大就业帮扶,强化金融扶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三要抓实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要彰特色,依托“高山、绿色、无公害”等环境优势、“沿黄、富氧、矿温泉”等生态优势、“仰韶、老子、地坑院”等文化优势,统筹发挥农业保障供给、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的多重功能,力争使全市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大、品质好、链条长、品牌强。要育龙头,坚持做大龙头企业与提升产业基础协同发力,支持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扩量提质、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能提级,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持续高效发展。要兴业态,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工程、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工程、现代乡村服务业提质工程、农业产业集群提质工程,坚持补断点、延链条、提品质、建集群,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整体效益。要强支撑,强化项目支撑、科技支撑、金融支撑、政策支撑、品牌支撑,聚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功能性、素质性短板,精准施策、系统攻坚,以一流产业生态支撑和保障一流产业集群。
四要抓住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要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增加更多财产性收入。要拓宽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要夯实增收基础,加大支持力度,健全保障体系,完善制度机制,有效实现助农保产增收。
五要强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个载体支撑。要以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高规划布局合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要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基础,深化“四治融合”。要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教育引导,维护法治环境,培育文明新风。
六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关键在党。要扛稳压实责任,健全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县(市、区)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强化实干实效、追踪问效,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要强化人才培育,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活力动力。要强化资金投入,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要锤炼能力作风,要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田间地头、到基层一线,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对策大调研,持续实施“蹲苗育苗”计划,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会议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以及2023年全市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要点(讨论稿),会议宣读了《关于表彰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进单位的通报》。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县(市、区)设分会场。义马市、卢氏县、灵宝市、湖滨区作典型发言。(记者李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