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昌主持并讲话
11月2日至4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研讨在市委党校举行,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对全年目标任务、未来5年规划、2035远景目标进行系统分析、深入研究,谋划细化三门峡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努力方向、重点举措、重大工程、实施路径,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三门峡,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主持并作总结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范付中出席并讲话。
丁同民、栗金强、王载文、郭鸿勋、万战伟、古松、李长治、王清华、王松钊等副市级以上领导,各县(市、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以及部分市直部门和单位等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并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作了发言。
刘南昌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集中学习研讨,大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思考把“三个务必”“五个坚持”等要求落到具体工作的实施路径,对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以研讨促深学、以深学促深悟、以深悟促深谋、以深谋促实效”,进一步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重点、振奋了精神,从各自角度对我市未来5年规划、2035远景目标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政治态度端正、研讨氛围浓厚、学习成果丰硕。
就谋深谋细谋实,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三门峡、高水平实现现代化三门峡,刘南昌强调:
一要贯通把握历史、现在、未来。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研究阐释仰韶文化,大力发展驿站文化,持续做好大坝、函谷关、红色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构筑文化高地。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赛道”聚焦到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实体经济上,以铝基、铜基、“三稀”(稀有、稀散、稀贵)、高纯、复合等领域新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化工材料等,加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努力成为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若干领域创新策源地。
二要贯通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创新链。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滚动实施研发投入强度和高新企业数量“倍增计划”,对照我市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条、图谱,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核心技术科研攻关,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转型发展的“最大增量”。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高端人才“千百”、高素质劳动者“5251”、人才“竞技”等工程,全面提升教育、科技、人才建设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要贯通资源、资产、资本和运营。要打好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组合拳”,用活REITs、政府专项债、PPP等政策工具,改进财政支持方式;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提升对接资金科学性、精准性;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工具,持续建强地方金融“四大支柱”。要深化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在制度提升、运营创新上下功夫,全面实现企业化运作;深化招商引资机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发挥基金招商作用“筑巢引凤”。
四要贯通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各县(市、区)要把主攻方向明确到产业集群发展上,形成“错位竞争”,按照“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的路径,延链补链做大集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融合性发展。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加强交通、能源、通信、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各项成本支出。要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产业、绿色能源,倡导绿色生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五要贯通“人、治、物、效、廉”。要抓住“关键少数”,提升专业能力素质,建强党政干部队伍;加快壮大市场主体,培育领军型、成长型企业家;科学合理核定机构人员编制,调整优化人员配备;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建设完整社区、完善社区服务,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要强化“物”的保障,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供销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领办合作社服务“三农”。要突出效果导向,“逢先必争、逢旗必夺”,建立跟踪问效机制,以结果论英雄、从过程找经验、用实绩来检验。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工作始终,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范付中交流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考感悟,并围绕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目标与指标、主城与县城、片区与城区、产业与企业、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战略与策略等方面提出要求。他指出,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守正创新中开放创新,因地制宜、扩大开放,推动各类资源集聚、要素汇聚、产业联动。要紧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对照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要求,保持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全市空间布局,强化城市经济,做强县域支撑,以中心城区“起高峰”带动县域经济“成高原”,让主城与县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破解城市发展难题,重点抓好规划引领、区域融合、片区突破、体系支撑、功能完善和绿色生态,充分发挥片区功能性、支撑性作用,全力建设现代化、品质化的城区。要围绕集群引领、传统提升、新兴培育、未来布局、特色打造、创新赋能、主体支撑等方面重点发力,加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理念提升,实施乡村振兴,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把握战略全局、策略突破,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沿黄生态廊道赋能、仰韶文化“七个一”精品工程、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函谷关景区提升、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矿山治理、水域经济培育、“三地”提质、交通体系、项目谋划、市场主体培育等加力攻坚,变战略优势为发展优势。(记者陈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