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置作为重大民生问题,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都有着重要意义。为持续抓好生活垃圾处置,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4月1日上午,县政协副主席杨航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应急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进行视察,视察组深入果园乡孟村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场实地察看,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和处置工艺等情况,并围绕资金投入、规划设计、处置方式以及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城市管理局全面提升精细化城市管理水平,统筹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热切回应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生活垃圾应急处理场建设处理方面,在仅支付征地款和附属物补偿款100万元,其余项目建设资金均未到位的情况下,城市管理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克服了资金难、选址难、技术人员少、工农关系复杂等困难,积极会同果园乡政府和发改、财政、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做好立项和前期手续办理、征地和附属物补偿工作,目前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场正在紧张施工,预计5月底达到使用条件,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难问题。
委员们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生活垃圾处置方面存在几点问题:一是垃圾收集方式简单,与垃圾减量化的要求差距较大。我县现有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于2008年7月建成投用,设计库容98.26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能力150吨。2018年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实施后,垃圾处置量猛增至33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由5.5万吨增加到12万吨,一方面是因为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后,垃圾收集面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收集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造成所有垃圾包括大量的非生活垃圾也进入生活垃圾处理场,造成现有的生活垃圾场不堪重负。二是垃圾处理方式落后,垃圾无害化的处置能力不足。全县生活垃圾均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填埋是一种比较落后的垃圾终端处理方式,处理成本高,资源利用程度低,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旧的垃圾处置厂急待封场,如继续超库容使用,存在破坏周边生态环境,不能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市场化;三是垃圾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资金难以保障。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容易,但保证运行困难。我县的垃圾厂和新建的垃圾处理厂建成后,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资金难以全面保障,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难以推广,阻碍了填埋场正常运行和无害化处理水平的提高,影响垃圾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四是垃圾收集还没有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个别地方垃圾清理不及时、不彻底的现象还时有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委员们建议如下:
一是要制定有关政策,推进垃圾资源化进程。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难以进行。首先要采取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要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把垃圾分类作为单位、乡镇和村委会工作考核内容。从源头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尤其是要在中小学校、城镇小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培养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其次要全面推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对于农村可还田的垃圾要采取就地资源化处理,减少运输量和处理量。要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减少餐厨垃圾处理量。再次要倡导节约和低碳的消费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量。
二是要统筹解决垃圾处理场建设和运行的资金问题,保证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认真吃透上级精神,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特别是要抓住国家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研究制定税收优惠和产业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参与我县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运行和垃圾资源化工作,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进程。要建立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资金保证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同时要保障垃圾处理人员正常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
三是要改进处置方式,提高无害化处置能力。要加强建设过程的监管。城管、住建、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在建垃圾处理场建设的监管,保证垃圾处理设施按照设计标准建设。要改进处理方式,特别是要加强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在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方面试点先行。要针对不同垃圾制定不同的处理办法,特别是对于乡镇产生的可还田利用的垃圾,要加大处置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工作,实现垃圾就地变废为宝。
四是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不断改善我县卫生状况。要完善检查考评制度,建立“以克论净”的管理模式,强化日常监管和全方位监管,特别是对于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要实行全面检查,杜绝清扫死角。要建立群众广泛参加的洁城行动,全面清除小区内部垃圾,要开展爱国卫生检查,督促全县环境卫生状况改善。